欢迎访问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官方网站!
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

投稿:yn_ser@163.com

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
首页 行业新闻

“低空经济是耐心经济”,如何安全腾飞?

“低空经济是耐心经济”,如何安全腾飞?
发布日期:2025年03月24日 来源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阅读: 分享:
央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(记者 黄昂瑾)今年“低空经济”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。记者注意到,2024年,“低空经济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报告提出“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”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“推动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、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”。
从积极打造新增长引擎到推动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,报告中相关表述的调整为产业阶段性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引。以低空经济为例,为什么在此时提出“安全健康发展”的目标?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哪些安全问题?对此,央广网记者采访了低空经济领域专家。
“安全健康”是发展红线
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低空经济产业委员会副主任綦琦指出,“增长引擎”是发展目标,“安全健康”是发展路径。2024年是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“元年”,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政府官员都在谋划如何“积极打造”低空经济的大棋局。在这过程中,或多或少出现了有些地方、有些部门、有些领域在发展中有些“过热”、有些“跑偏”。因此,今年国家明确了“安全健康”的经济发展路径,更是产业发展的底线和红线。只有有了飞行安全的基石,才有产业健康的大厦。
中国航空工业民机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战超表示,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,但发展中也面临不少的挑战。从发展阶段来看,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最主要关注的是场景创新和安全发展,场景创新是发展的高线,决定低空经济发展规模;安全发展是低空经济的底线,决定着低空经济发展底座,尤其是安全是发展的红线底线,必须要高度重视。
“虽然我国低空装备产品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,但在装备安全、运行安全、监管安全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攻关,才能高效支撑产业规模化发展。”王战超举例称,在装备安全方面,目前低空装备安全性、可靠性仍需要进一步提升,抗坠毁、电池热管理等装备安全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。在运行安全层面,低空飞行环境更加复杂,障碍物密集、气象条件多变、电磁环境复杂、未来面临有人无人融合空域运行等,亟待通过智能网联方式解决安全运行问题。
此外,王战超告诉记者,“低慢小”航空器是世界防控难题,无人视的大规模应用更是对运输航空、传统通航的安全运行,以及空防安全和公共安全都将带来一定影响。大规模、高密度和常态化的低空运行场景要求进一步增强对“非合作目标”实施精准探测和有效反制,安全托底仍需进一步探索。
低空经济是耐心产业
“发展低空经济是系统工程,低空经济也是耐心产业。”綦琦表示,低空经济涵盖的低空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环节是有机的整体,在飞行安全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。其中,低空制造需要通过适航标准和审定过程来确保飞行安全,低空飞行需要通过航行计划和实时监管来确保安全,低空保障通过软硬件协同来确保飞行安全,综合服务则是通过做好“地面后勤”来确保飞行安全。
綦琦认为,从产业发展逻辑判断,2025年低空制造、低空保障是优先发展的重点。
根据低空装备的全生命周期,王战超向央广网记者介绍,低空装备安全技术分为研发设计、试验验证、生产制造、运行与保障四个部分。在低空装备研发设计环节,电池热失控、自主飞行、智能避障、复杂气象环境的适应性设计、实时传输数据链安全等关键技术仍待突破。
“随着通导监技术(通信、导航、监视技术)、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,低空飞行器将由当前单机独立工作模式,逐步演进至网联运行工作模式。”王战超指出,未来“高密度、大频次”的飞行需求、“异构多样”的空域用户与“复杂、高风险”的运行环境相结合,将从多角度对未来低空的制造、运行、监管、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出新的挑战。
长远来看,王战超还表示,随着地面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、相关技术和标准不断成熟,空域应用模式将由当前的大范围的隔离运行,向多运营人共用航路航线模式演进,最终实现大尺度上的无航路飞行或自由飞行。同时,将逐步实现基于智能化航电系统的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融合运行。
区域布局需因地制宜
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,去年以来,多地积极布局,陆续推出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举措。在低空经济乘势起飞的过程中,不少业界人士提醒,避免“一哄而上”、盲目跟风,同时,安全问题不容忽视。
谈及对各地政府布局低空经济的建议,王战超表示,低空经济的区域布局需以安全为底线、发展为动力,通过差异化政策、智能化技术和动态监管实现平衡。建议各省份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主导场景,依托国家统一框架完善地方法规,同时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的资源浪费。未来,低空经济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但其可持续性取决于安全体系的完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。
綦琦也建议遵循“产业规划先行、政策服务搭台、招商引资精准”的发展思路,他强调,关键是因地制宜。“我国地大物博,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发展低空经济产业。我很赞同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的观点:低空经济是耐心经济。低空经济不能一哄而上,更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发展低空经济须着眼长远,因地制宜,安全为要,循序渐进,久久为功。”
“低空经济起飞前,将是一场长跑,参与的各方都得多些耐心。大家要有信心。”綦琦说道。

主办单位: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

咨询电话:0871-67206019 邮箱:yn_ser@163.com

地址: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海伦城市广场2座10层1003号
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2024042720号-1  公安备案号: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2086

Copyright © 2024 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网站地图

  • 协会二维码

    协会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