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建飞
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《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(2024)》显示,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.5亿元,增速高达33.8%。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,到2025年,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.5万亿元,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.5万亿元。
低空经济,依托于低空空域,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,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。这一新兴产业因其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备受关注,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。今年全国两会上,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提出要积极打造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。
如今,我国已经有超过440条无人机航线,覆盖平原、高原、山地、雪域和海岛等全地形,航空材料、航空电子、航空维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。
目前,许多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,积极对低空经济的发展进行布局,争取抢抓新兴产业窗口期,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。
虽然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,但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,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第一,行业发展,标准先行。低空经济的准入管理、协同、管控等具体如何做?行业期待加快立法,优化标准,明确飞行区域、低空交通管理责任承担问题、低空经济产业准入群体、服务管理标准等事项。
第二,低空经济涉及多个行业领域,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与协同作战。在这一点上,我国低空经济在目前的发展中,也暴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。从上游环节看,我国无人机关键零部件目前严重依赖全球产业链,国内产业链支撑不足。从中游环节看,电池密度和安全性、高空态势感知和避障、高精度智能驾驶等技术难点尚未得到完全攻克,直接影响到低空经济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。从下游环节看,低空应用场景尚未形成大规模效应,考一个CAAC云执照或无人机驾驶证,需花费近万元甚至更多,过高的成本不利于培育市场需求,将限制产业实现快速增量。
第三,基础设施建设不足,是当前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。比如,垂直起降机场的规划和布局尚处于起步阶段;低空通信、感知、导航保障能力不足,空域管理与服务受限;空域资源利用不足;相关培训机构少,导致人才供给不足等。
因此,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,因地制宜谋划项目,评判低空经济切入的可行性,避免同质化和过度竞争。同时,要加大对低空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,优化产业链布局,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,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集聚发展。不断强化人才培育和引进,打造专业化的低空经济人才队伍,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低空经济属于新质生产力,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自然在于“新”字。如何解开传统发展模式的绳结?如何让新的发展思维匹配新质生产力?如何真正做到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,推动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?这些都是在低空经济这条新的赛道上,我们必须要跨过的“障碍”。(中国发展网)